一.出土漆木器的保護技術
在考古中發(fā)掘中,我們看到一些美侖美奐的漆器物品捧起即已坍塌,有的根本不能起取,觸之若嫩豆腐,有的因失水過速而引發(fā)起翹、開裂和扭曲呈麻花狀。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這是由于木材是有孔隙的物質,是由植物的細胞構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含有45-50%的纖維素,另有20-35%的半纖維素和15-35%的木質素。這里的纖維素是經還原多葡萄醛酸的羧基,而由多糖醛酸形成的,是一種按直鏈結構連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在纖維素的單位結構式中,有較多的親水基團——羥基(OH)很容易促使木材的脹、縮,而半纖維素是為低分子量的多糖,化學穩(wěn)定性小。當木材長期置身于地下水充沛的墳墓里時,由于水分的不斷侵入而不斷吸納乃至飽和,同時,受地下各種細菌的侵蝕而使木材纖維素和木質素遭到破壞,因而加速了木材質料強度的降解。而當木材離開水的環(huán)境而趨向于干燥時,其中的自由水(即毛細管水)先行蒸發(fā),然后吸著水(指吸附于細胞壁微纖系統之中的水)開始析出。一般來說,自由水的散失或者增加,對木材的脹、縮性及其強度影響不大,而吸著水在纖維飽和點以下時的水分減少容易使木材體積縮小或增加。另外,木材在干燥的過程中,往往因木材表面與內部脫、吸水的不均衡而產生不良應力,從而導致木材翹曲變形。
現將主要的保護處理方法介紹如下:
1、硅膠法
硅膠是一種藍色膠狀體,含有硅酸和極少量水分。在相對濕度為100%的環(huán)境中,其吸水率可達31%以上,且可反復使用(將吸滿水且已變色的硅膠取出,鋪攤于烈日下曝曬,至其回復原色時即可再次使用?;蛑糜诟稍锵鋬群婵?,以除去水分)。此法是利用其容易吸附極性較強分子的原理而使之成為一種既經濟又方便的屬于自然脫水技術范疇的脫水劑。此技術(包括其他自然干燥技術)只適用于質地較好和沒有開裂、扭曲且含水率相對較低的器物或家具。
2、聚乙二醇加熱滲透法
聚乙二醇系乙二醇經縮合而制得,分子式為HOCH2(CH2OCH2)nCH2OH,平均分子量由200-6000。英文簡寫為PEG。其原理是在整個浸漬的過程中,當溶質接觸木材界面時,由于膨脹作用,其大分子即向該木材的纖維腹腔滲透,同時,隨著溫度的提高,分子鏈之間的滑動會更加容易,其活性亦即相應增加,也就是說PEG對木材的浸滲速率亦因此而加快。在這一過程中,木材內部的水分子沿著纖維邊緣向木材表面膜層滲透,由此進入PEG液內。然后,PEG與水分子的混合液再沿著液已穿透的膜層孔隙深入木材細胞腔內,從而維持了原纖維結構,使該器物得以穩(wěn)定。此法對木器進行脫水處理較具成效,相對漆器而言,因其表層漆膜致密而作用甚微。
3、醇—醚—樹脂聯浸法
此法主要是利用乙醇具有較強的滲透力和親水性極佳的特性,使其充分滲入木材細胞之中,使木材中的水分子同乙醇相互混溶,再替以較高濃度的醇液,直至浸漬液中高濃度溶液趨于穩(wěn)定,然后再以醚來置換乙醇,其遞增周期以及工序操作大致與醇相同。最后,視器物之情況可考慮在醚液內添加適量天然樹脂(如松香、乳香膠等)以使失水后的木材纖維細胞腔壁得到加固而不致坍塌。此法對小型竹、木器(如木牘、竹簡、木俑及飾件等)的脫水定型,其效果令人滿意。
4、真空加熱干燥法
漆木器在其脫水干燥的過程中具有一大特點,就是水分的自由擴散性,一為濕擴散,一為熱擴散。也就是說,其水分可以順著纖維方向游移,自纖維兩端析出;也可橫跨纖維方向,由其側面排出。此法是利用提高溫度、降低沸點而導引水分向外擴散的原理來進行脫水的。運用真空加熱技術對古代竹、木漆器進行脫水處理,是一種較簡便、經濟的方法,它不僅保持住器物的原貌,且無任何副作用。
5、明礬法
明礬,學名硫酸鋁鉀,分子式為KAl(SO4)2,此法的工藝過程較為簡單,除了做好上面第一步驟外,只需將被處理物置于呈飽和狀態(tài)的明礬水溶液中,加熱蒸煮幾個小時,然后取出用擰干的熱毛巾擦拭器物表面,以除去多余的明礬結晶即可。運用此法處理厚重木質品較為理想,對漆器則效果不佳,尤其是木器經此處理后顏色加深、重量增加,而且質感不太好,處在潮濕環(huán)境中時會有吸濕返潮現象產生,這是它的明顯不足之處。改進的方法是,將明礬與聚乙二醇混合使用,方法同上,這樣的處理,可使木材外觀得以改善。另外,為了防止器物在處理后產生表面吸濕現象,可采用丙烯酸樹脂進行封護處理。
6、冷凍干燥法
它的原理在于當木質材料處于低溫環(huán)境時,木材中的水分即逐漸被凍結成冰,一旦置于真空狀態(tài)下,當冰先升華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能,并使冰層下面的水更為多地被凍結。此種現象能逐漸發(fā)展到濕木的內部,如若此時使水分逸出,則木材受損的破裂力僅僅局限于冰的薄層表面,同時,隨著冰層的形成,則可借以平衡內部其應力而不致使器物毀壞。此種技術是較有前途的,它不僅適用于飽水木器的保護處理,還可用于漆器的脫水定型。目前在國內外已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不足之處是因設備條件制約,只能處理一些小件文物,而像古船、建筑物件等大型的飽水木質文物則只能采用另外的方法(如室外冷凍干燥脫水)。
二.漆木器脫水前的保存方法
1、室內清洗
出土飽水漆木器表面都附著不同程度的泥土、污垢,通常的清洗方法是將器物浸水,用軟毛刷清洗干凈;對粉彩漆木器以及殘破嚴重、漆膜出現翹起、脫落現象的漆木器,則采用軟毛筆蘸洗干凈。另外,在清洗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
2、保存方法
1. 水浸泡。這是目前飽水漆木器脫水前保存的主要方法。該方法包括三個方面內容:①容器的選擇。對體積過大的器物,可砌筑水池浸泡;對小件器物,可采用塑料盆、鐵皮盒、玻璃容器浸泡,從長期保存效果分析,玻璃容器保存效果相對最好。②水質的要求。通常采用自來水浸泡器物,但其自身對文物有腐蝕作用,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宜用蒸餾水浸泡。③浸泡時,器物應平鋪,不要堆放,且水應長期淹沒器物。
2. 特殊漆木器的保存。這是針對如粉彩漆木器和非水坑墓出土的已殘破的夾胎漆器的保存。粉彩在水中長期直接浸泡可脫落,甚至消失。應對器物進行必要的特殊處理(如封護)后,才能浸泡;已殘破的夾胎漆器,在水中長期浸泡,可導致胎體酥解,應采用保濕的方法保存。如用濕泡沫或濕毛巾覆蓋,再用塑料袋密封,也可蠟封保濕。
3. 地下埋藏保存。這是國外保存古木器的一種方法。即選擇一個合適的地點作暫時性保護。這時,可比較分析出土的發(fā)掘環(huán)境和擬作為木材保存地點的環(huán)境,包括PH值、氧化還原能力、含水量和木質素流失等。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宜的方案,如丹麥國家博物館曾將一艘沉船采用該方法保存,此法值得我們借鑒。
3、影響漆木器保存的因素
1. 溫度。溫度,是影響飽水漆木器保存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之一。從化學動力來講,當溫度過高時,可加速化學反應速度,同時也可滋生大量的霉菌,霉菌在溫度為18℃-35℃之間時,最適宜繁殖;當溫度過低(0℃以下)時,可出現結冰現象。以上情況均可造成文物損壞。飽水漆木器保存的適宜溫度在4℃-18℃之間,若條件允許,可安裝空調來調節(jié)溫度,若條件有限,最好將文物保存在地下室環(huán)境中,可控制溫度驟變幅度。
2. 光照。自然光和人工光源中都含有大量的紫外線,飽水漆木器在紫外線長期照射下,可造成木質纖維降低,強度降低,器物表面變色等。在室內保存情況下,紫外線主要是來源于照明燈光和庫房的窗戶透射進的陽光。所以紫外線的消除通常采取這些措施:臨時陳列的光源和庫房內光源可采用無紫外線燈具,或在燈管壁處涂防紫外線涂料,并且要盡量減少光照的強度和時間。
3. 防霉。飽水漆木器是霉菌良好的培養(yǎng)基,因此,文物極易生霉。霉菌可產生有機酸和色素,造成文物腐蝕和褪色,通常采取防霉的措施有:①對清洗工具、容器、材料進行消毒,具體做法用12%的甲醛溶液浸泡24小時,或用滅菌王浸泡。②對未經清洗的器物可用75%酒精擦拭表面進行消毒。③保存漆木器的庫房溫度應要盡量低些,門窗密封。④浸泡過程中,要經常檢查水質變化,如出現水變質,應及時更換清水。⑤盛放文物的容器應加蓋密封,對水池而言,可在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以防止細菌侵入。⑥在浸泡容器中加適量的防霉劑,選擇的防霉劑應對文物無損,不傷害人體,如菌毒清等。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傳統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這也是世界文化,對其進行研究與保存,可以使我們更好的發(fā)揚傳統技術。漆藝家具在造型上的“亦明亦清,非明非清”,高度概括了漆藝的優(yōu)韻,其造型與漆藝的結合,就形成了漆藝家具古樸典雅、絢麗多彩的獨特風格,充分展現了造型美、工藝美和裝飾美,也使功能的實用性、造型的藝術性、裝飾的多樣性和結構的科學性達到了和諧統一。
漆藝家具的藝術成就,對東西方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世界家具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